欧冠巴萨vs曼联(丁立人攀上的巅峰 中国国象跋涉了35年)

首页 > 法甲直播 >

  转自人民日报体育 作者:郑轶

  题记

  北京时间4月30日晚,对于中国国象人而言,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传来喜讯:中国棋手丁立人经过快棋加赛,最终以总比分9.5∶8.5战胜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从而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17位男子个人世界冠军。

  这一刻足以载入中国国象史册!随着丁立人的登顶,几代国象人奋斗35年的“四步走”战略终于实现。

  社交媒体上,“丁立人夺国象世界棋王”冲上热搜;朋友圈里,“祝贺丁立人”“创造历史”成刷屏之势。欢庆与喜悦过后,人们也开始回望中国国象的来时路。

  国际象棋有一个术语叫“升变”:威力最小的兵,在到达对方底线后,可以变成后、车、象、马4种棋子的任一种。若干年来,中国国象就像那个“小兵”,在西方人主导的国象世界里,执著追寻着“升变”的路径。

  当梦想成真时,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中国国象人。

  丁立人在2023年国际棋联世界冠军赛中。

  “国际象棋,像极了爱情和音乐,有能力让人们快乐。”这句名言来自国象棋手S·塔拉什。

  上世纪80年代,音乐剧《国际象棋》销售出200万张专辑,其中那首著名的《曼谷之夜》,甚至打入了金曲排行榜。30多年后,当久违的旋律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芭蕾舞剧院响起,仿佛捡拾起一段搁浅的旧时光。

  这里是2023年国际棋联世界冠军赛。从官宣举办地那一刻起,全世界棋迷的目光锁定这座中亚名城。64个黑白格的殿堂,终将迎来一位新的王者。

  32岁的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30岁的中国棋手丁立人,在最新一期国象等级分榜上分列世界第二和第三。当挪威棋王卡尔森最终放弃第五次卫冕,曾经难以逾越的高峰,等来两位新的征服者。

  他们的肩头,被寄予超乎个人职业生涯的厚望。第二次晋级世界冠军赛的涅波姆尼亚奇,背后是国象王国俄罗斯16年未曾染指棋王头衔的痛楚。而首次坐上这个位置的丁立人,扛起的是整个中国国象的梦想。

  丁立人和涅波姆尼亚奇在快棋加赛中。

  1988年,时任中国国际象棋集训队领导小组组长的陈祖德第一次提出,中国国际象棋攀登世界高峰分“四步走”的具体设想:先夺得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再夺女子团体世界冠军,随后男子团体进入世界赛前列,最后夺得男子个人世界好名次。

  这一战略在1996年被正式确立,其中第三步和第四步更为清晰:力争男子团体世界冠军,最终夺取男子个人世界冠军。

  从1988年至2023年,35年间中国国象“前三步”已经完成:1991年,谢军首夺世界棋后;1998年,中国女队首度奥赛折桂;2014年,中国男队首次登顶奥赛冠军宝座。

  最后一块“冠军拼图”,交到了丁立人手上。

  惊险晋级

  “捅破窗户纸,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了”

  丁立人,1992年10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这片热土被誉为“国际象棋之城”,曾走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荣光、世界棋后诸宸等顶尖棋手。

  刚学棋的时候,丁立人的脑子里仿佛长着一副棋盘。父亲出题目,他凭空就能想出来。天赋高、下功夫、肯钻研,让他迅速成为棋界瞩目的“希望之星”。

  童年时的丁立人。

  一路走来,丁立人成为“破纪录”的代名词:7岁获得最年轻的男子全国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跻身“2800分俱乐部”的棋手,创造100盘慢棋不败的世界纪录,打败卡尔森“加赛不败”神话……他一次次站上中国男棋手从未到达的高度。 

  在中国国象界,丁立人和余泱漪、韦奕并称为“90后三驾马车”。在中国男队4年间四夺男子团体世界冠军的征程上,丁立人均以主力身份攻城拔寨,多次贡献关键性胜利。

  近些年,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创造条件举办对抗赛,丁立人下的最多,与伊万丘克、苏伟利等国外名将展开“一对一”实战。卡尔森也曾邀请丁立人一同训练,在那一周里,两人下了七八盘超快棋。这些宝贵经历使得丁立人的棋艺不断精进,实力与日俱增。

  2017年和2019年两届世界杯赛,丁立人都曾差一点打开冠军之门。尽管有些遗憾,但时任中国国象队总教练叶江川认为,丁立人对棋的领悟和理解,已经达到世界超一流棋手的层次。 

  2022年夏天,丁立人单枪匹马远赴西班牙,第三次征战世界冠军候选人赛。凭借收官战击败美国棋手中村光,丁立人一举逆袭夺得亚军。创造中国男棋手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之外,他还获得一份前所未有的“大礼”。

  随着卡尔森宣布放弃卫冕,丁立人得以替补晋级世界冠军赛。这张珍贵的入场券意味着,中国男棋手首次有机会冲击世界棋王。

  “以前想的是去锻炼、去提高,现在可能真到拿些成绩的时候了。”丁立人对自己说。

  2022年7月,丁立人获得国际棋联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亚军。

  在国际象棋界,位于“金字塔尖”的超一流棋手可以分为世界冠军赛棋手和非世界冠军赛棋手。这项由国际棋联创办于1886年的最高水平对抗赛,以极其漫长的赛制,最能验证棋手的成色。

  丁立人并不惧怕挑战。从2018年等级分首次突破2800分后,他的排名长期稳居世界前三。2022年的冠军网络巡回赛chessable大师赛,他还强势击败过卡尔森。不断寻求突破、挑战自我的渴望,让丁立人努力跳出“舒适区”。

  在国际棋联副主席谢军看来,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一定要捅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了”。而丁立人也明白,“这或许是我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

  鏖战夺冠

  “刚刚去哭了一场,简直不敢相信”

  近一个月的时间,14盘慢棋的鏖战,仿佛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第二次参加世界冠军赛的涅波姆尼亚奇,展现出游刃有余的气质。他的笃定与自信,来自于身后强大的团队和扎实的技术准备。

  相形之下,丁立人似乎没有对手的坚决态度。最后时刻确定团队,选择匈牙利棋手拉波特做助手,坚持不用翻译,自己使用英语交流……他甚至毫不讳言“弱点”:“我也许还没那么准备好。”

  赛场上的实战也证明了经验的重要性。首盘棋涉险弈和,次盘不敌对手,丁立人的开局并不顺利。“我稍微看好涅波一点。”前世界棋王、印度神童阿南德的预言,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高手的看法。

  丁立人和涅波姆尼亚奇在赛前握手。

  此前3年,丁立人下的线下比赛并不多,虽然在线对弈成绩不错,但他坦言,网络比赛下多了,会让深入思考的能力有点下降。毕竟,高水平棋手的实力在伯仲之间,拼的就是压力下的发挥和表现,这是训练和拆棋分析无法比拟的。

  但丁立人身上有一种难得的自洽。平时生活简单、低调内敛,只有遇到国际象棋才会“较真”,这样强大的定力和韧性,使得丁立人屡屡冲破上限。“感觉小丁现在把棋下通了,也比过去自信了。”中国国象男队教练徐俊曾如此评价。

  这样的特质在本届世界冠军赛展露无疑。3次落后,3次扳平,丁立人的“大心脏”令人赞叹。尤其是惊心动魄的第12盘棋,涅波姆尼亚奇竟然送上失误大礼。关键时刻的角力,谁的心态不崩盘,谁就能笑到最后。

  当比赛被拖入快棋加赛,国际棋联网站上已有六成以上的棋迷预测丁立人会最终取胜。前3盘快棋,双方接连弈和,但攻杀的激烈程度已趋于白热化。

  第4盘加赛下得一波三折,两人轮番获得主动权。此时的心理战,丁立人再次占得上风。涅波出现失误,让丁立人掠得一兵。“机会很大了!”在线讲评的名将温阳和赵雪一致认为。而丁立人也不负众望,凭借后翼通路兵一举奠定胜局。

  赢棋的一瞬,泪水从丁立人的眼角滑落。这些年,他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而今,终于攀登到梦想的顶峰。“刚刚去哭了一场,简直不敢相信。”赛后,他坦言,自己在比赛中一度有过退缩,但最终还是扛了过来。

  漫长的较量中,丁立人经历许多个艰难时刻。

  世界棋王被称为国际象棋“皇冠上的明珠”。现在,终于有一个中国人摘到了。

  当晚,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来贺电,热烈祝贺丁立人的夺冠:克服困难,勇于拼搏,沉着冷静,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中国青年阳光自信、昂扬向上的面貌,体现了中国体育健儿“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系列赛,现在我终于感到放松了。”赛后发布会上,丁立人用英文说道。

  第一步走

  “当我胜利时,大厅里有人用钢琴弹奏我们的国歌”

  这个夜晚,中国国象人集体守着网络。从前方到后方,从队员到教练,从现役棋手到退役老将,从国家队到地方俱乐部,每个人都紧盯屏幕,等待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小丁赢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身在比赛现场的谢军,忙不迭揽过丁立人合照,直夸他“帅小伙儿!”徐俊连连感叹:“完成历史使命!太不容易了!”叶江川的朋友圈下更是一水儿的留言:叶老,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梦想二字重千钧。

  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有着“人类智慧试金石”的美誉。但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由西方棋手占据主导地位。

  1956年,国际象棋在中国被正式列为体育项目。从1977年起,中国棋手开始参加各类正式国际比赛。

  1978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获得并列第18名。那一次,戚惊萱在第一台迎战各国强手,取得6胜2和5负,开始引起国际棋界关注。

  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棋手开始崭露头角。刘适兰、叶荣光、叶江川……1980年,中国女队夺得奥赛团体赛第五名更是轰动棋坛。

  在中国国际象棋发展史上,1986年是留下浓重一笔的年份。那一年,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在北京成立。“对于处于发展萌芽阶段的体育项目而言,谋求竞技成绩的突破可以提振运动员信心、扩大社会影响力。”谢军坦言,那时的中国国象迫切需要走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1982年奥赛团体赛,中国女队对阵德国队。

  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男女运动员来到了北京。采用较为系统的、长期集训的训练模式,最大程度集结了我国当时国象运动员的最强阵容,开始了攻坚战模式的团队合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女子项目在世界赛场的成绩强于男子项目。鉴于此,从国象国家集训队建立伊始,陈祖德就提出:中国国际象棋要“四步走”。

  叶江川回忆起,当时国象以女子项目为突破口,日常训练中的优势资源有计划地向女队员倾斜,“男帮女”结对训练成为队内常态化模式。“女运动员得到国内最高水平男运动员的帮助后,训练强度和效率大幅度提升。”

  “第一步走”剑指女子个人世界冠军。1991年,经历了42场常规赛事的胜利,谢军终于拿到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锦标赛的决赛资格。从1978年中国恢复国际棋联会员资格,仅仅过了13年,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国棋手就能达到挑战世界冠军的高度,在世界棋坛如同一场地震。

  年轻时的谢军。

  国家集训队组成了由戚惊萱、叶江川牵头的教练班子,辟出单独的训练室,帮助谢军备战。当时的国家体委还专门拨款购买电脑设备,使训练更加科学化。“为了这次对抗赛,教练和队友们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让我能以良好状态去迎接比赛。”出征前,谢军这样写道。

  对手是代表前苏联参赛的奇布尔达尼泽,此前已连续13年占据棋后宝座。国际棋联的等级分榜上,谢军与她有30分的差距。

  这场“世纪之战”不仅令国际棋坛瞩目,也掀起国内第一波国际象棋热潮。

  前10局下完,双方战成55。但此时谢军却找到教练,发出惊人之语:“这个比赛我赢了。”

  胜利的天平果然如谢军所说,开始向她这一方倾斜。第15局比赛,被逼到悬崖的奇布尔达尼泽必须获胜,而谢军只需要一盘和棋。5小时的激战过后,谢军伸出手接受来自对手的祝贺。

  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历史!

  1991年,谢军与奇布尔达尼泽的“世纪之战”。

  “那个时代,我们的技术力量和保障团队比欧美棋手要弱,但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当时比赛是在菲律宾马尼拉,当我胜利后,大厅里有人用钢琴弹奏我们的国歌。”谢军至今难忘这一幕。

  夺冠的第二天,正是谢军21岁的生日。她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国象的胜利,更是亚洲棋手打破欧美棋手垄断的首次胜利。

  谢军夺冠后的报纸。

  从1991年开始,谢军四度加冕世界棋后头衔。而在她身后,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居文君……一代代女棋手接续奋斗,迄今已14次夺得女子个人世界冠军。而今年的新一届女子世界冠军赛,又将在两位中国棋手之间展开,这也是国象历史上棋后之战的第四次“中国德比”。

  “这么多年,中国女子国象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这就是传承的意义。”谢军说。

  第二步走

  “外国人开始不相信我们能拿冠军,现在觉得就应该是这样”

  中国国象的“第一步”走得惊艳,“第二步”则走出了气势。

  1991年后,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世界棋坛的格局也发生变化。相当数量的前苏联高水平棋手,加盟其新居留国的棋队,大大增强部分国家国际象棋的水平。年轻的中国队要在一众强手中占据一席之地,难度明显加大。

  谢军的“冒尖”,也让中国国象成为“众矢之的”,各路强队开始针对性研究。接连几届奥赛团体赛,中国女队徘徊在二三名之间。

  1998年奥赛,由谢军、诸宸、王频、王蕾组成的中国女队展现了高出一筹的优势。队中四人全部发挥出高水平,整场比赛13轮39盘棋仅丢掉1盘,提前一轮锁定冠军。

  1998年,中国女队首度奥赛折桂。

  裁判萧冠军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突破。“这届奥赛中国女队的目标就是冲击冠军,比赛过程很顺利,前两台顶住,第三台抢分,其中四台王蕾发挥出色,胜率高达88.9%。”

  这样势如破竹的状态,开启了中国女队奥赛“四连冠”的辉煌历程。即便在谢军缺席的2002年奥赛,中国女队也能在最后六轮完成逆转。“外国人开始不相信我们能拿冠军,现在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如今中国女队出去比赛,哪怕是年轻棋手,外国棋手都不敢轻视。”谢军感叹。

  从1998年算起,除了6次奥赛冠军,中国女队还夺得过4次世团赛冠军。10座女子团体世界冠军奖杯的光环下,中国女子国象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的换血期,也曾在国际赛场遭遇“史上最差战绩”。但正如叶江川所言,“只要有更多孩子爱上国际象棋,总会有更多尖子棋手涌现出来”。

  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女队实现奥赛四连冠。

  2005年创办的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成为年轻棋手锻炼成长的平台,一批批国象小花绚烂绽放。“中国女棋手具有世界顶尖水平,年轻一代有信心也有能力接上班。”三夺世界棋后的居文君,而今已成中国女队新的领军人。

  “2004年奥赛四连冠后,又隔了12年,这些年轻棋手重新把冠军夺回来。这种士气和信心,比金子还珍贵。”谢军如此感慨。

  2016年,中国女队第五次奥赛夺冠。

  第三步走

  “上一次赢或许还有运气成分,这一次赢让他们没话说”

  或许是中国女棋手的光环太耀眼,长久以来,中国男棋手总给人“绿叶”的感觉。徐俊曾言:“在我当棋手的年代,中国男棋手拿世界冠军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第三步走”何时才能实现?成为摆在中国国象人面前的课题。

  翻开近些年的战绩簿,中国男队并非没有机会。2005年世团赛和2006年奥赛,中国男队连夺两个亚军。不过叶江川认为,当时中国男队的实力尚未达到世界第二。

  险些捅破“窗户纸”,让中国男子国象士气大振。男队2011年和2013年的两届世团赛亚军,卜祥志的世界智运会金牌和余泱漪的世青赛冠军,王皓在挪威超级大赛连胜卡尔森和阿南德, 都让世界棋坛愈加关注这股“中国力量”。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男子国象的集团优势开始形成。随着卜祥志、倪华、王玥等多名棋手突破2700分大关,丁立人、余泱漪、韦奕3个90后迅速成长,一支梯队合理、新老搭配、团结协作、作风过硬的队伍,为“第三步走”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中国男队首次登上奥赛冠军宝座。

  2014年8月14日晚,从挪威特罗姆瑟传来捷报,中国男队以8胜3平的不败战绩,首次问鼎奥赛冠军。历史再次被改写:中国男棋手打破了欧美人对男子奥赛长达87年的垄断。

  这一突破,撼动着世界棋坛的格局。在叶江川看来,男棋手并非一夜之间的飞跃,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几代人一个个脚印走出来的”。

  走出国门多参赛,被叶江川视为男子国象成绩突飞猛进的密码。“我们那一代棋手,即使下到顶尖水平,可能每两年才能轮一次出国比赛,基本只能在内部进行对抗。如今这批棋手,一年可以下10—20场高水平国际比赛。”

  相比以往,年轻棋手成才更早。国内联赛不固定台次的赛制,为青少年棋手提供了“快速成长通道”。余泱漪说,他在11岁时就能和顶尖高手过招,国内各类赛事的增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战机会。

  2018年,丁立人在温州国象对抗赛战胜前世界冠军托帕洛夫。

  征战团体赛,临场发挥和团队配合几乎可以起到决定作用。针对这一特性,中国男队着重培养队伍的默契度和向心力。世界大赛时,名将充当智囊团,多名棋手24小时待命猜棋、做数据统计,整个团队人人守土有责。这种前后方“总动员”,在其他强队几乎不可能出现,却成为中国队的传统。

  中国男队首次登顶奥赛后,欧美媒体一片震惊,甚至预言“昙花一现”。但随后几年间,中国男队接连拿下4个世界团体冠军。接二连三的历史性突破,让向来谦虚的叶江川难掩豪情,“中国男队已经迈入了世界超一流水准的行列。”

  2015年,中国男队首夺世团赛冠军。

  稳健的状态、出色的发挥,依托于全队的精诚协作,每到关键时刻,总有队员挺身而出。在中国男队崛起后,一度成为国象世界的“新靶心”,面对不甘心失去领地但对手,小伙子们以一腔无畏迎接挑战。

  2015年世团赛,最后一轮乌克兰队为保亚军主动集体提和;2017年世团赛,中国男队下的36盘棋无一败绩;2018年奥赛,中国男队和女队双双登顶,两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中国国象一次次创造奇迹。

  2018年奥赛,中国男队和女队同时夺冠。

  “上一次赢俄罗斯队还是在2011年,6年了,这一口气一直被压着。上一次赢或许还有运气成分,这一次赢让他们没话说。”2017年世团赛后李超的感言,可谓中国男子国象实力与地位变化的写照。

  从筚路蓝缕到两翼齐飞,几代国象人多年励精图治,终于迎来了大丰收。整体的强大与个人的闪光,惊艳着世界棋坛。

  第四步走

  “中国国际象棋在沙漠里建起了绿洲,现在这片绿洲变成了森林”

  今年63岁的叶江川,亲身见证中国国象一路走来。看着年轻一代挑起大梁,他倍感欣慰。“中国国象四步走战略已经完成三步,男子团体破冰后,下一步就是获得男子个人世界冠军。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但叶江川也深知,要拼上这块“冠军拼图”有多难。他曾坦言,要拿世界棋王,需要有深度、有震撼力的棋手,可遇不可求。”

  叶江川与丁立人。

  与团体赛不同,世界冠军赛单兵作战,完全考验人才锐度。中国男子国象努力跨越的,不只在于竞技场上的较量,更有人才厚度、普及广度、社会影响力、项目底蕴等等重重屏障。

  “预计5-10年内,我们会创造各种条件冲击男子个人世界冠军。”2017年,叶江川发出预言,“快的话,甚至可能5年里就冲出来了”。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为顶尖棋手量身打造对抗赛,也动用团队优势,为他们进行技战术分析。同时,鼓励适龄的棋手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进入大学打开他们的思维,也能反哺棋力。”

  而在国内,丁立人是公认的最有可能捅破窗户纸的人。

  2019年,当丁立人首次获得国际象棋超级巡回赛总决赛冠军后,叶江川曾评价:“他的比赛内容非常扎实,一直战斗到底,风格有点像当年美国的世界冠军费舍尔。要成为超级棋手,这种状态非常好。”

  2019年,丁立人在圣路易斯超级大赛中击败卡尔森获得冠军。

  叶江川没有看错,丁立人果然冲出来了!曾经飘在云端的棋王奖杯,终于捧到中国人的手上。

  “是心底的纯粹和强烈的使命感帮助丁立人在世界冠军赛坚持到了最后,夺得冠军创造历史。”现场观赛的谢军激动得落了泪。在她看来,“四步走”战略的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国象从量变到质变的崛起。

  当年谢军首夺棋后,很多孩子以她为偶像走上学棋道路。现在有了丁立人的榜样力量,更多青少年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赛事组织、社会关注、政策支持和政府的重视都会提升。

  谈到未来,谢军诗意描绘着:“中国国际象棋在沙漠里建起了绿洲,现在这片绿洲变成了森林。”

  这座梦寐以求的棋王奖杯,终于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本期编辑:孙龙飞